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,遍布西南各地的零售百货公司斯坦马特(Stein Mart Inc.)的经营就已经出现问题。而在联邦政府为疫情推出工资保护计划(PPP)后,该公司申请了1000万美元的贷款,但是这笔资金并没有帮助他们支撑多久。
盐湖城一家关张的斯坦马特门店。(图片来源:美联社)
据《今日美国》报道,不到两个月时间,斯坦马特就申请破产保护,关闭了所有280家门店,导致9000名员工失业。
去年,小企业管理局(SBA)的纾困计划向数百万寻求援助的企业发放了5200多亿美元。但是,调查发现,这些企业中的一些都像斯坦马特一样,在疫情前就处于经营不善的状况,已经在裁员,准备破产并且计划关张。
这一现象凸显出该援助项目的缺陷,包括只对申请对象在疫情前的财务状况进行粗略的审查,并且没有要求申请对象保留就业岗位,甚至是要求他们保持营业。对像斯坦马特这样的公司来说,申请的纾困金可能永远得不到偿还。
根据公共诚信中心(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)最近的一份报告,至少有900家公司在借了超过18亿美元PPP贷款的同时,还解雇或者暂时解雇了大约9万名员工。
这些企业大多数来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,比如餐饮、酒店、健身房或者汽车销售等。
借贷对象表示,纾困金让他们能够缓解一下财务状况,并且继续向员工支付工资,尽管只能延续一两个月。专家对此质疑一些公司是否清楚纾困金其实不足以维持他们的运营,并且认为联邦政府应对借款人的财政状况进行审查。
代表斯坦马特的律师戴维斯(Gardner Davis)表示,该公司把纾困金全部用在了支付工资上,这帮了大忙。但是,他还说,没有人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或者影响会有多深。
也有专家认为,只要零售商是出于善意申请PPP贷款,并且真的把前用在了支付工资上,那么像斯坦马特这样之后仍然破产的公司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。亚特兰大律师佩特(Page Pate)说:“唯一的问题是做了虚假陈述,钱也没花在刀刃上。”
律师、举报人群体和政府监管机构将很多问题归咎于缺乏问责制和PPP项目的仓促推行。
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这个项目就被大量的贷款申请淹没。纳税人反欺诈委员会(Taxpayers Against Fraud)主席盖特尼克(Neil Getnick)说,当时一天内的申请超过68万份,其中很多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处理完毕。
监管机构称不当贷款超过40亿美元,而且50%的资金流向了5%的申请对象,有色人种社区和微型企业被排除在外。麻省理工学院7月份的一项研究显示,通过PPP项目拯救的每一个就业机会要花费近22.5万美元。